首页 资讯 正文

肥城大石铺村:从民生期盼到幸福蝶变奏响振兴交响曲

体育正文 283 0

肥城大石铺村:从民生期盼到幸福蝶变奏响振兴交响曲

肥城大石铺村:从民生期盼到幸福蝶变奏响振兴交响曲

午餐过后,肥城老城街道大石铺村村民(cūnmín)胡(hú)兴平拧开水龙头,清澈的自来水奔涌而出,冲刷着(zhe)锅碗瓢盆。“从前早上起来得扛着扁担去村口水井挑水,来回好几趟,累得腰酸背痛。现在(xiànzài)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,拧开就能用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 这个位于肥城最北端(běiduān)的村庄,作为济南进入肥城的“第一门户(ménhù)”,曾经却因基础设施薄弱、环境杂乱,长期顶着“落后村”的帽子。村民们守(shǒu)着一方土地,却过不上好日子,望着邻村发展得红红火火,心里满是羡慕(xiànmù)与无奈。 然而,在2024年的初夏,这里迎来(yínglái)了蝶变(diébiàn)时刻。新任村书记李磊带领村“两委”班子,用180多个日夜的扎实苦干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,让村级集体(jítǐ)收入从往年16万元(wànyuán)跃升至32.48万元,成功蹚出了一条“小村庄大振兴”的新路径。 “咱(zán)村是肥城的(de)‘北大门’,省道穿村而过,南来北往的人都从这儿经过,必须让他们看见咱的新气象。”2024年5月18日上任当天,李磊在村民代表大会(dàibiǎodàhuì)上掷地有声的这句话,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,激起千层浪,也正式拉开了村庄(cūnzhuāng)蝶变的序幕。 村“两委”迅速行动,第一时间开展入户走访。他们一家一户地(dì)敲门(qiāomén),与村民拉家常、听心声,认真记录下224户村民的诉求。其中,“喝上放心水(shuǐ)”的呼声(hūshēng)最为迫切。多年来,村里一直没有通上自来水,村民们只能靠井水、挑水度日,水质难以保证,用水极为不便。 面对群众期盼,村委在充分(chōngfèn)听取民意的基础上,多次与施工团队深入研讨,反复修改自来水管道改造升级方案。施工过程中,村“两委”紧盯(jǐndīng)每(měi)一个环节(huánjié),严把质量关,确保施工方案科学合理,真正解决用水问题。当自来水流入家家户户的那一刻,村民们(men)欢呼雀跃,那清澈的水流,映照着“幸福民生”的亮丽底色。 河水清了,民心才能透亮。大石铺村东河道(hédào)(hédào)曾是村庄的“伤疤”。雨季时,河道狭窄堵塞(dǔsè),水流不畅;旱季时,垃圾漂浮,臭气熏天。2024年6月,村里果断打响(dǎxiǎng)“河道保卫战”。投入33万元,对河道进行清淤加固。800平方米花岗岩护坡镶嵌两岸,坚固又美观;900米石砌(shíqì)拦河坝稳稳矗立,锁住水土流失。如今,漫步河边,清水潺潺(chánchán),绿树成荫,曾经的“伤疤”变成了村民的“后花园”。 土地活,产业兴。走进(zǒujìn)村西头成方连片(liánpiàn)的(de)农田,很难想象半年前,这里还是零碎的撂荒地,石块裸露、杂草丛生,一片荒凉。如今,通过“撤高填低、小块并(bìng)大块”,昔日荒地旧貌换新颜,变成了集中连片的“粮仓”。村集体流转土地规模扩大至140亩(mǔ),统一规划种植粮食作物,采用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管护。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回报,亩均产量提升20%,集体收入(shōurù)较往年提升近一倍。 从荒废的土地到财富洼地,从令人(lìngrén)头疼的落后村,到冉冉升起的发展之星(zhīxīng),大石铺村正以跨越前进(qiánjìn)的姿态,挤进发展的快车道。未来,这个“北大门”村庄(cūnzhuāng)还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振兴新篇章,向着更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。 (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(cáorúfēng) 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邢飞) (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(tóugǎo),提供线索(tígōngxiànsuǒ),包括文字(wénzì)、照片、短视频,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、短视频。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(jìzhězhàn)电子邮箱dzrbta@126.com,热线电话:05388011909。来稿请务必注明(zhùmíng)作者、手机,以便进一步联系。)
肥城大石铺村:从民生期盼到幸福蝶变奏响振兴交响曲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