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拆院墙通心墙 当阳拆掉20多家单位围墙方便老百姓

体育正文 223 0

拆院墙通心墙 当阳拆掉20多家单位围墙方便老百姓

拆院墙通心墙 当阳拆掉20多家单位围墙方便老百姓

城市温度,往往藏于细节之中。近年来,伍家岗区以(yǐ)民生“小切口”做好城市“大文章”,将一个个“小而美”的改造串联成居民生活的便利纽带,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不仅(bùjǐn)解决了群众身边的“关键小事(xiǎoshì)”,更编织出一张(yīzhāng)覆盖全区的幸福生活网,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、更具质感(zhìgǎn)。 “15分钟便民如厕圈”让“方便”之事(zhīshì)更方便 宽敞明亮的(de)空间、光洁的大理石墙面、恒温空调、智能新风系统……6月13日清晨,夷陵大道新落成的沁园公厕投入使用,家住江山多娇的喻先生体验了公厕后说道:“现在散步(sànbù)不用为找厕所(cèsuǒ)发愁了,这里的设施比家里还(hái)讲究。” 这座占地100多平方米的(de)“智能(zhìnéng)公厕”,周边分布着宝业·沁园等(děng)多个新老小区,距离菜市场、工地、学校近,流动人员多,解决了市民如厕的“急事”。 步入其中,随处可见现代科技与人文关怀交融的(de)细节设计,第三卫生间、婴儿(yīngér)护理台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。令人眼前一亮的是,公厕旁创新(chuàngxīn)配套的城市(chéngshì)服务驿站:冰箱、饮水机、医药箱等设备一应俱全,让城市工作者有了舒心的“充电站”。 目前,全区已完成54座公厕的(de)改建,7座“驿站式公厕”投入使用,还有1座正(zhèng)在建设中,预计9月竣工。这些散布在街头巷尾的公厕,正形成“15分钟便民(biànmín)如厕圈”。区城管局(chéngguǎnjú)工作人员郑雅芳介绍,“公厕的建设从选址布局到内部设施,每个设计都力求契合使用者的需求,体现城市的温度与关怀(guānhuái)。” 沁园公厕配套城市(chéngshì)服务驿站 “口袋公园(gōngyuán)”转角即见“方寸之美” 漫步在伍家岗区的大街小巷,一个个精心设计的“口袋(kǒudài)公园”如同散落的明珠,为城市(chéngshì)增添了一抹抹动人的绿色。 6月13日下午,放学时分的(de)田家炳联合中小学门口,家长们三三两两坐在对面的红领巾主题公园里等候(děnghòu),鲜艳的少先队元素(yuánsù)与绿植相映成趣。 “以前接孩子只能站在马路边等待,现在有(yǒu)了这个主题公园,安全便民又有教育意义(yìyì)。”家长李女士满意地说。这座投资(tóuzī)70万元、面积1600平方米的公园,不仅为接送孩子的家长提供了休憩空间,更成为(chéngwéi)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。“一(yī)园一主题”的建设理念让每个口袋公园都独具特色。 红领巾(hónglǐngjīn)主题“口袋公园” 从2021年至今,伍家岗区已(yǐ)建成11个各具特色(gèjùtèsè)的口袋公园,成为城市更新的亮丽名片。 今年,伍家岗区还将增建4个口袋公园。从屈原文化主题的(de)城中半岛公园,到(dào)国防军事教育主题的八一口袋公园,这些口袋公园以(yǐ)方寸之地承载起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让“推窗见(jiàn)绿、出门入园”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。 运河拾光园“口袋公园(gōngyuán)” “爱心(àixīn)驿站”新就业群体的“第二个家” “这几天有一半时间都在雨(yǔ)里跑单,到(dào)这儿边休息边等单正好。”6月18日傍晚时分,驿站外大雨如注,外卖员(yuán)朱海英端着一杯热水,湿漉漉的头盔放在一旁。 智能储物柜、微波炉(wēibōlú)、饮水机、应急药箱……是福久源社区这座24小时爱心驿站的基本配置。从(cóng)白天到黑夜,全区有29个爱心驿站见证着2000余名像朱海英(zhūhǎiyīng)这样的外卖(wàimài)骑手、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的辛苦奔波,为风雨中的他们打造了一个温暖港湾。 除了日常休憩充电,驿站还免费提供法律援助、心理咨询等服务,从(cóng)细节(xìjié)处满足新就业群体的(de)需求。“除定期组织骑手进行健康体检之外,我们还开设了‘骑手子女托管班’,以便解决他们暑假‘带娃难’的问题。”福久源(fújiǔyuán)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刘婷介绍。 根据4月发布的新耀伍家地图显示,重点(zhòngdiǎn)区域内仅需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爱心驿站。如今,“累了来驿站歇歇”已成为伍家岗新就业群体日常习惯。这些散布(sànbù)在城市各个角落的“暖心站点”,逐渐将城市关怀(guānhuái)融入新就业群体的生活经纬(jīngwěi)。 金江银座楼宇(lóuyǔ)工会驿站为市民服务 从现代化公厕的智能舒适,到“口袋公园”的绿意盎然,再到“爱心驿站”的温情守护,伍家岗区用一个个民生工程诠释着“人民(rénmín)城市”的深刻内涵。这些看似(kànshì)微小的改变,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海(chénghǎi),正悄然(qiǎorán)提升着城市品质,让“宜居伍家”的美好蓝图化作群众(qúnzhòng)可感可触的幸福日常。 记者手记:于“微光”中见治理精度与(yǔ)温情 伍家岗区街头巷尾的智能公厕(gōngcè)、口袋公园、爱心驿站等民生工程,其价值远不止(yuǎnbùzhǐ)于设施本身的便利,更能(gèngnéng)在高速运转的城市中给人以尊重和切实需求。 “15分钟如厕圈”的(de)便利,其本质是对(duì)(duì)流动人群基本权利的制度性保障。智能新风与恒温空调成为标配,传递的不仅是舒适,更是城市对每一位过客“体面权”的确认——即使是最短暂的停留,也(yě)值得被尊重。 “口袋公园(gōngyuán)”的方寸之美,折射出公共空间功能的革命性拓展。它不再是简单(jiǎndān)的绿化(huà)点缀,而是被赋予了多重社会功能的“情感枢纽”。“主题化”设计的公园提供了浸润(jìnrùn)式教育场景,模糊了休憩与教化、私人与公共的边界,成为传递文化价值的活性载体。 “爱心驿站”的暖光,敏锐捕捉到(bǔzhuōdào)外卖骑手等群体“无处落脚的疲惫”。24小时驿站提供(tígōng)的不仅仅是一杯(yībēi)热水,而是对新就业群体“社会归属感”的制度性接纳。子女托管、法律咨询(fǎlǜzīxún)等服务的嵌入更说明(shuōmíng)了用心:把零零散散的帮助送到他们最需要的时候、最需要的地方,给他们的生活悄悄兜个底。 城市治理既要有大刀阔斧的魄力,更要有绣花功夫的耐心,城市的温度就在这一点一滴中升腾。54座公厕、11座公园、29个(gè)驿站(yìzhàn),这些数字背后,藏(cáng)着的是一份实打实的用心。他们能听见老百姓最细小的呼声,知道钱往(qiánwǎng)哪儿花、劲往哪儿使最解渴。一个地方往往能派上好几种用场(yòngchǎng),而且还在不断琢磨着怎么做得更好。 城市的(de)温度并非抽象口号(kǒuhào),而是可测量(cèliáng)、可落地的治理精度——当政策触角能细腻感知到个体如厕的窘迫、等候的焦灼、奔波的疲惫,并给予有尊严的回应时,城市的“人性化刻度”便在此刻显现。这份温度,不在宏大的蓝图里,而在这些(zhèxiē)与民生痛点精准(jīngzhǔn)对接的“微光”之中。 湖北日报客户端,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,不仅(bùjǐn)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、新鲜的热点资讯、实用的便民信息,还推出了掌上读报、报料、学习(xuéxí)、在线互动(hùdòng)等系列特色功能。
拆院墙通心墙 当阳拆掉20多家单位围墙方便老百姓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