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WWDC2025观察:“液态玻璃”设计界面成最大亮点,AI功能升级有限
苹果WWDC2025观察:“液态玻璃”设计界面成最大亮点,AI功能升级有限
苹果WWDC2025观察:“液态玻璃”设计界面成最大亮点,AI功能升级有限北京时间6月10日凌晨1点(diǎn),苹果2025年全球(quánqiú)开发者大会(WWDC2025)拉开帷幕。按照(ànzhào)往年惯例,在每年的WWDC上,苹果都会将重心(zhòngxīn)放在对新版系统的介绍上,本次也不例外,苹果对包括iOS、watchOS、iPadOS、macOS等在内的一系列软件进行了更新(gēngxīn)。
苹果官宣了一项设计(shèjì)更新——命名为“Liquid Glass(液态(yètài)玻璃)”的新软件界面。与现有的“扁平化(biǎnpínghuà)设计”不同,“液态玻璃”采用类似玻璃表面的光泽与半透明效果的设计,呈现出更通透(tōngtòu)、更具层次感的视觉体验。这一设计不仅会应用于(yú)iPhone的iOS 26,还将覆盖iPadOS 26、watchOS 26等(děng),这将实现苹果生态的视觉风格统一。
除了视觉设计改版(gǎibǎn)外,外界普遍认为,苹果需要发布一些振奋人心的(de)(de)功能来改善人们对其Apple Intelligence(苹果智能)的质疑,但WWDC2025关于AI(人工智能)的更新(gēngxīn)非常有限,令这家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巨头在(zài)AI军备竞赛中进一步落后。
苹果投资者似乎对WWDC2025反应平淡(píngdàn),截至6月9日收盘,苹果股价(gǔjià)收跌1.21%。
作为苹果终端操作系统更新的主场,虽然WWDC上的主角是“各类(gèlèi)OS”,但本次大会上最令人(lìngrén)关注的仍然是苹果在AI方面的进展。
大会开场(kāichǎng)后不久,苹果高管首先介绍了其“苹果智能(zhìnéng)”:“‘苹果智能’在写作工具套件中(引入(yǐnrù)了AI润色和改写功能),可以帮助(bāngzhù)用户在邮件等App中进行总结、撰写;(在AI图片处理方面),‘苹果智能’支持路人消除等功能;如果(rúguǒ)你想学习并准备考试,‘苹果智能’可以针对性地出一些测试题;如果你要去(qù)没有网络(wǎngluò)的地方设计徒步路线,只需要给出一些想法,App就能给你生成一个(路线)设计。”
意料之中的是(shì)(shì),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(lǐngyù)的升级极为有限,也没有展示任何关于Siri的新功能,而Siri作为苹果设备的重要语音助手,其升级的延迟将影响用户体验。整场发布会看完,似乎苹果最显著的人工智能升级是全系统的翻译(fānyì)功能和视觉智能。
苹果几年前推出了Translate(翻译(fānyì))应用,如今该功能正(zhèng)作为“苹果智能”的特性深度整合到其(qí)各个操作系统中,主要用途是为电话和短信进行实时翻译。“很多时候你想谈(tán)一下自己的想法,但由于语言不通,没有(méiyǒu)办法(bànfǎ)去说出自己的想法。对此,苹果提供实时翻译功能,用户能够一边输入信息,一边翻译收到的内容;在FaceTime(视频聊天)通话中,也可以显示实时翻译字幕。”
而视觉智能功能以“苹果智能”为基础,可以让用户搜索、提问和处理iPhone屏幕上的内容。用户可以针对屏幕显示的图像或信息(xìnxī),向(xiàng)ChatGPT提出问题,或通过Google、Etsy等支持的应用搜索类似(lèisì)产品。此外,系统还能检测屏幕上的事件信息,自动提取(tíqǔ)日期(rìqī)、时间(shíjiān)和地点,并建议将其添加到日历中。不过,安卓品牌在国内早已率先落地类似功能。
值得注意的(de)是,自2022年底ChatGPT掀起AI大模型浪潮以来,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(qiánsuǒwèiyǒu)的速度进化(jìnhuà),走进各种终端,影响各行各业。各大手机厂商纷纷高喊“All in AI”。然而,Counterpoint Research在(zài)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直言:“截至目前,安卓手机在Gen AI(生成式人工智能)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先发(xiānfā)优势,目前其功能体系持续扩展,成熟度上远超苹果,包括对话式聊天(liáotiān)助手、AI人格化交互(jiāohù)等创新功能。”
相较(xiāngjiào)于头部安卓手机品牌,“苹果智能”不仅起步相对迟缓,当前安卓系统的AI功能在全面性与成熟度上也普遍优于苹果。Counterpoint指出:“安卓支持第三方应用集成,而苹果尚未(shàngwèi)开放;在系统整合、应用生态(shēngtài)、设备兼容性(jiānróngxìng)及个性化定制等方面,安卓均(ānzhuójūn)具备显著优势。但苹果坚持终端侧处理优先原则(yuánzé),严格保障全生态数据隐私,这些优先原则也为AI落地带来了急需突破的限制。”
不过,本次大(dà)会上,苹果(píngguǒ)(píngguǒ)面向开发者(kāifāzhě)推出其基础模型。据悉,苹果全新的基础模型(Foundation Models)框架将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利用“苹果智能”所依赖的大语言(yǔyán)模型(LLM)。借助基础模型框架,开发者可以将苹果的设备内置模型直接集成到应用App中,从而(cóngér)基于“苹果智能”进行开发。App开发者很快就能接入预装的LLM。苹果方面(fāngmiàn)称:“我们相信,这将在用户日常使用的App中掀起一波全新的智能体验浪潮。”
在一年前的(de)WWDC上,“苹果智能”发布,这曾令“果粉”沸腾(fèiténg),但从现实来看却是许多(xǔduō)承诺未能落地,甚至直到现在,国行iPhone 15 Pro系列/iPhone 16系列的用户仍无法体验到苹果的AI功能⋯⋯与(yǔ)其他厂商快速迭代(diédài)的AI技术相比,苹果的速度显得异常迟缓。
对于国行iPhone 15 Pro系列(xìliè)和iPhone 16系列的用户来说(láishuō),他们可能更关注的并不是更多的AI功能,而是苹果智能(zhìnéng)在国内的正式上线时间。
各类OS“挤牙膏”式更新(gēngxīn)
AI之外,本次大会的重头戏是iOS 26的升级。苹果高管花了大量篇幅详细(xiángxì)介绍了iOS 26的多项提升(tíshēng)。
功能应用上,在电话App中,苹果把个人收藏、最近通话和语音留言(liúyán)整合至同一页面(yèmiàn),用户可以基于实况语音信箱的(de)通话筛选(shāixuǎn)功能屏蔽干扰,收集来电者的信息,以便决定是接听还是忽略来电;iOS 26还为(wèi)用户的对话提供增强体验,包括自定义背景和创建投票功能。
在(zài)地图App中,“曾去地点”功能可帮助用户记录曾到访过的(de)地点。iPhone也可以使用设备端智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日常通勤路线,在用户回家或上班时为他们呈现首选(shǒuxuǎn)路线,并在发生拥堵时通知他们并提供替代(tìdài)路线。
在watchOS 26中,苹果推出了包括“智能叠放”在内的(de)一些功能(gōngnéng)。据悉(jùxī),“智能叠放”功能的预测算法经过改进,通过整合更多上下文数据、传感器数据和来自用户日常使用的数据,形成智能叠放提示。比如(bǐrú),当用户在惯常时间抵达健身工作室时,会收到有关普拉提训练的提示等(děng)。
此外,苹果对iPadOS、MacOS等进行(jìnxíng)升级,但更多的应该算是苹果的修修补补,整体仍被视为“挤牙膏”式(shì)更新。
例如,苹果(píngguǒ)改变了传统操作系统的命名方式(fāngshì),采用(cǎiyòng)按年份统一命名的方案,如将iOS 19更名为iOS 26,其他系统也将采用一致(yízhì)的命名方式,如iPadOS 26、macOS 26、watchOS 26、visionOS 26等。
事实上,与前两年(liǎngnián)的WWDC相比,WWDC2025的升级可以简单概括为:系统改个名字(míngzì)、图标换个样子、AI加个小功能等,作为备受关注的科技巨头(jùtóu),人们期待的颠覆性创新并没有到来。
在(zài)WWDC2025开幕前夕(qiánxī),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平台上(shàng)表示:“许多人始终认为,苹果凭借生态、芯片开发与产品设计的优势,终究能在AI趋势下(xià)取得一席之地。这种想法是不需深入研究就能得到的结论。但苹果的既有优势,只能保证苹果的硬件(yìngjiàn)产品会是很好的AI服务通路,并(bìng)不代表苹果可凭借AI创造差异化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。”

北京时间6月10日凌晨1点(diǎn),苹果2025年全球(quánqiú)开发者大会(WWDC2025)拉开帷幕。按照(ànzhào)往年惯例,在每年的WWDC上,苹果都会将重心(zhòngxīn)放在对新版系统的介绍上,本次也不例外,苹果对包括iOS、watchOS、iPadOS、macOS等在内的一系列软件进行了更新(gēngxīn)。
苹果官宣了一项设计(shèjì)更新——命名为“Liquid Glass(液态(yètài)玻璃)”的新软件界面。与现有的“扁平化(biǎnpínghuà)设计”不同,“液态玻璃”采用类似玻璃表面的光泽与半透明效果的设计,呈现出更通透(tōngtòu)、更具层次感的视觉体验。这一设计不仅会应用于(yú)iPhone的iOS 26,还将覆盖iPadOS 26、watchOS 26等(děng),这将实现苹果生态的视觉风格统一。
除了视觉设计改版(gǎibǎn)外,外界普遍认为,苹果需要发布一些振奋人心的(de)(de)功能来改善人们对其Apple Intelligence(苹果智能)的质疑,但WWDC2025关于AI(人工智能)的更新(gēngxīn)非常有限,令这家万亿美元市值的科技巨头在(zài)AI军备竞赛中进一步落后。
苹果投资者似乎对WWDC2025反应平淡(píngdàn),截至6月9日收盘,苹果股价(gǔjià)收跌1.21%。

作为苹果终端操作系统更新的主场,虽然WWDC上的主角是“各类(gèlèi)OS”,但本次大会上最令人(lìngrén)关注的仍然是苹果在AI方面的进展。
大会开场(kāichǎng)后不久,苹果高管首先介绍了其“苹果智能(zhìnéng)”:“‘苹果智能’在写作工具套件中(引入(yǐnrù)了AI润色和改写功能),可以帮助(bāngzhù)用户在邮件等App中进行总结、撰写;(在AI图片处理方面),‘苹果智能’支持路人消除等功能;如果(rúguǒ)你想学习并准备考试,‘苹果智能’可以针对性地出一些测试题;如果你要去(qù)没有网络(wǎngluò)的地方设计徒步路线,只需要给出一些想法,App就能给你生成一个(路线)设计。”
意料之中的是(shì)(shì),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(lǐngyù)的升级极为有限,也没有展示任何关于Siri的新功能,而Siri作为苹果设备的重要语音助手,其升级的延迟将影响用户体验。整场发布会看完,似乎苹果最显著的人工智能升级是全系统的翻译(fānyì)功能和视觉智能。
苹果几年前推出了Translate(翻译(fānyì))应用,如今该功能正(zhèng)作为“苹果智能”的特性深度整合到其(qí)各个操作系统中,主要用途是为电话和短信进行实时翻译。“很多时候你想谈(tán)一下自己的想法,但由于语言不通,没有(méiyǒu)办法(bànfǎ)去说出自己的想法。对此,苹果提供实时翻译功能,用户能够一边输入信息,一边翻译收到的内容;在FaceTime(视频聊天)通话中,也可以显示实时翻译字幕。”
而视觉智能功能以“苹果智能”为基础,可以让用户搜索、提问和处理iPhone屏幕上的内容。用户可以针对屏幕显示的图像或信息(xìnxī),向(xiàng)ChatGPT提出问题,或通过Google、Etsy等支持的应用搜索类似(lèisì)产品。此外,系统还能检测屏幕上的事件信息,自动提取(tíqǔ)日期(rìqī)、时间(shíjiān)和地点,并建议将其添加到日历中。不过,安卓品牌在国内早已率先落地类似功能。
值得注意的(de)是,自2022年底ChatGPT掀起AI大模型浪潮以来,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(qiánsuǒwèiyǒu)的速度进化(jìnhuà),走进各种终端,影响各行各业。各大手机厂商纷纷高喊“All in AI”。然而,Counterpoint Research在(zài)其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直言:“截至目前,安卓手机在Gen AI(生成式人工智能)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先发(xiānfā)优势,目前其功能体系持续扩展,成熟度上远超苹果,包括对话式聊天(liáotiān)助手、AI人格化交互(jiāohù)等创新功能。”
相较(xiāngjiào)于头部安卓手机品牌,“苹果智能”不仅起步相对迟缓,当前安卓系统的AI功能在全面性与成熟度上也普遍优于苹果。Counterpoint指出:“安卓支持第三方应用集成,而苹果尚未(shàngwèi)开放;在系统整合、应用生态(shēngtài)、设备兼容性(jiānróngxìng)及个性化定制等方面,安卓均(ānzhuójūn)具备显著优势。但苹果坚持终端侧处理优先原则(yuánzé),严格保障全生态数据隐私,这些优先原则也为AI落地带来了急需突破的限制。”
不过,本次大(dà)会上,苹果(píngguǒ)(píngguǒ)面向开发者(kāifāzhě)推出其基础模型。据悉,苹果全新的基础模型(Foundation Models)框架将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利用“苹果智能”所依赖的大语言(yǔyán)模型(LLM)。借助基础模型框架,开发者可以将苹果的设备内置模型直接集成到应用App中,从而(cóngér)基于“苹果智能”进行开发。App开发者很快就能接入预装的LLM。苹果方面(fāngmiàn)称:“我们相信,这将在用户日常使用的App中掀起一波全新的智能体验浪潮。”
在一年前的(de)WWDC上,“苹果智能”发布,这曾令“果粉”沸腾(fèiténg),但从现实来看却是许多(xǔduō)承诺未能落地,甚至直到现在,国行iPhone 15 Pro系列/iPhone 16系列的用户仍无法体验到苹果的AI功能⋯⋯与(yǔ)其他厂商快速迭代(diédài)的AI技术相比,苹果的速度显得异常迟缓。
对于国行iPhone 15 Pro系列(xìliè)和iPhone 16系列的用户来说(láishuō),他们可能更关注的并不是更多的AI功能,而是苹果智能(zhìnéng)在国内的正式上线时间。
各类OS“挤牙膏”式更新(gēngxīn)
AI之外,本次大会的重头戏是iOS 26的升级。苹果高管花了大量篇幅详细(xiángxì)介绍了iOS 26的多项提升(tíshēng)。
功能应用上,在电话App中,苹果把个人收藏、最近通话和语音留言(liúyán)整合至同一页面(yèmiàn),用户可以基于实况语音信箱的(de)通话筛选(shāixuǎn)功能屏蔽干扰,收集来电者的信息,以便决定是接听还是忽略来电;iOS 26还为(wèi)用户的对话提供增强体验,包括自定义背景和创建投票功能。
在(zài)地图App中,“曾去地点”功能可帮助用户记录曾到访过的(de)地点。iPhone也可以使用设备端智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日常通勤路线,在用户回家或上班时为他们呈现首选(shǒuxuǎn)路线,并在发生拥堵时通知他们并提供替代(tìdài)路线。
在watchOS 26中,苹果推出了包括“智能叠放”在内的(de)一些功能(gōngnéng)。据悉(jùxī),“智能叠放”功能的预测算法经过改进,通过整合更多上下文数据、传感器数据和来自用户日常使用的数据,形成智能叠放提示。比如(bǐrú),当用户在惯常时间抵达健身工作室时,会收到有关普拉提训练的提示等(děng)。
此外,苹果对iPadOS、MacOS等进行(jìnxíng)升级,但更多的应该算是苹果的修修补补,整体仍被视为“挤牙膏”式(shì)更新。
例如,苹果(píngguǒ)改变了传统操作系统的命名方式(fāngshì),采用(cǎiyòng)按年份统一命名的方案,如将iOS 19更名为iOS 26,其他系统也将采用一致(yízhì)的命名方式,如iPadOS 26、macOS 26、watchOS 26、visionOS 26等。

事实上,与前两年(liǎngnián)的WWDC相比,WWDC2025的升级可以简单概括为:系统改个名字(míngzì)、图标换个样子、AI加个小功能等,作为备受关注的科技巨头(jùtóu),人们期待的颠覆性创新并没有到来。
在(zài)WWDC2025开幕前夕(qiánxī),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社交平台上(shàng)表示:“许多人始终认为,苹果凭借生态、芯片开发与产品设计的优势,终究能在AI趋势下(xià)取得一席之地。这种想法是不需深入研究就能得到的结论。但苹果的既有优势,只能保证苹果的硬件(yìngjiàn)产品会是很好的AI服务通路,并(bìng)不代表苹果可凭借AI创造差异化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。”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